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技术资讯 > 技术文档

钢筋套筒性能检测

时间:2025-07-19 分类:技术文档

  钢筋套筒性能检测需从外观、尺寸、力学性能、材料成分及疲劳性能五大维度展开,结合标准与行业规范进行综合判定,以下是具体检测内容与执行标准:

IMG_2146.JPG

  一、外观检测

  缺陷检查

  使用目测或放大镜检查套筒表面是否存在裂纹、锈蚀、油污、折叠、结疤等缺陷。

  表面标记需清晰规范,包含工艺名称(如直螺纹为G)、类型(标准型为B)、钢筋强度等级(如500MPa为5)、公称直径(如25mm)及生产批号等信息。

  判定依据

  依据《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》(JG/T 163-2013),表面缺陷直接影响套筒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,需检查并剔除不合格品。

  二、尺寸检测

  关键尺寸测量

  使用游标卡尺、专用量具或螺纹塞规测量套筒的外径、内径、长度、螺纹中径、螺纹小径等参数。

  示例:Φ25mm钢筋套筒长度需≥62mm,外径需≥39.5mm,螺纹中径偏差需符合设计要求。

  螺纹精度检验

  使用通规和止规检测螺纹精度:

  通规:应能顺利旋入套筒两端并达到有效长度;

  止规:旋入深度不得超过3螺距(P)。

  依据《普通螺纹基本尺寸》(GB/T 196),螺纹牙型需饱满,无断牙、秃牙等损伤。

  三、力学性能检测

  抗拉强度试验

  依据《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》(GB/T 228.1),对套筒进行拉伸试验,要求抗拉强度≥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.1倍(如HRB500钢筋需≥630MPa)。

  试验结果需满足《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》(JGJ 107-2016)中接头等级要求(Ⅰ级接头需断于母材而非接头)。

  屈服强度与延伸率

  屈服强度需≥355MPa,断后伸长率需≥16%,确保套筒在受力时具备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。

  变形性能试验

  高应力反复拉压试验:施加±0.6倍钢筋屈服强度(±300MPa)的荷载,反复拉压50次,残余变形≤0.3mm且接头无破坏。

  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:模拟地震等极端荷载,施加4~8倍钢筋屈服应变的大变形,反复拉压4次,残余变形≤0.6mm且接头无破坏。

  四、材料成分分析

  化学成分检测

  使用直读光谱仪检测套筒材料中碳(C)、硅(Si)、锰(Mn)、硫(S)、磷(P)等元素的含量。

  依据《优质碳素结构钢》(GB/T 699),碳含量需控制在0.42%~0.50%,硫、磷含量≤0.035%,以避免脆性断裂风险。

  金相组织检验

 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套筒材料的晶粒大小、相态组成等参数,评估材料的组织性能和质量。

  示例:晶粒度需符合ASTM E112标准,避免粗大晶粒导致韧性下降。

  五、疲劳性能测试(特殊要求)

  疲劳试验

  对用于动荷载结构(如桥梁、轨道交通)的套筒,需进行100万次疲劳荷载测试,应力幅≥100MPa。

  依据《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力控制方法》(GB/T 3075),要求接头无滑移、断裂现象。

  六、检测依据与流程

  标准与行业规范

  基础标准:JGJ 107-2016(接头性能要求)、JG/T 163-2013(套筒技术要求)。

  材料标准:GB/T 1499.2-2018(钢筋力学性能)、GB/T 699(优质碳素结构钢)。

  试验方法:GB/T 228.1(拉伸试验)、GB/T 230.1(硬度试验)、GB/T 1243-2006(机械连接用套筒)。

  检测流程

  出厂检验:生产厂家每批套筒(≤500个)需进行外观尺寸与螺纹精度检测,并抽取3个试样进行单向拉伸试验。

  型式检验:新产品投产、材料工艺变更或停产一年后复产时,需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项目检测(材质、尺寸、力学性能等),报告有效期为4年。

  现场检验:施工单位按验收批(≤500个接头)抽取3个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,合格率需达,否则按双倍数量复检。

  七、不合格处理与质量控制

  不合格处置

  若力学性能试验不合格,需加倍取样复检;仍不合格时,该批套筒不得使用,并追溯生产源头。

  外观或尺寸不合格品需立即隔离,避免混入合格品中。

  质量控制关键点

  丝头加工:钢筋丝头长度、牙型需与套筒匹配,采用水溶性切削液,避免高温损伤钢筋性能。

  安装工艺:使用扭矩扳手控制拧紧力矩(如Φ25mm套筒扭矩≥230N·m),并做好标记防止漏拧。

  资料存档:套筒出厂合格证、检测报告、现场试验记录需存档备查,确保可追溯性。



TAG: 钢筋, 套筒, 性能, 检测, 外观, 尺寸, 力学, 材料,
热门推荐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3561208822
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